top of page

安琚散全球華人社群分享擴及美國/澳洲/香港/台灣/中國/新加坡

【中醫藥理】

中醫典籍:瀉熱毒,破積滯,行瘀血。治實熱便秘,譫語發托,食積痞滿,痢疾初起,裡急後重,瘀停經閉,症瘕積聚,時行熱疫,暴眼赤痛,吐血,衄血,陽黃,水腫,淋濁,溲亦,癰瘍腫毒,疔瘡,湯火傷。瀉熱通腸,涼血解毒,逐瘀通經。用於實熱便秘、積滯腹痛、瀉痢不爽、濕熱黃疸。

 

下瘀血,血閉,寒熱,破症瘕積聚,留飲宿食,蕩滌腸胃,推陳致新,通利水穀,調中化食,安和五臟。

平胃,下氣,除痰實,腸間結熱,心腹脹滿,女子寒血閉脹,小腹痛,諸老血留結。

寒熱,消食,煉五臟,通女子經候,利水腫,破痰實,冷熱積聚,宿食,利大小腸,熱毒腫,小兒寒熱時疾,煩熱,蝕膿,破留血。

調血脈,利關節,泄塑滯、水氣,四肢冷熱不調,溫瘴熱痰,利大小便,並敷-切瘡癤癰毒。

下痢亦白,裡急腹痛,小便淋瀝,實熱燥結,潮熱譫語,黃疸,諸火瘡。

歸脾、胃、大腸、三焦、膽經,具有健胃消脹、調氣解郁、止痛安胎的功效,用於胸脅、脘腹脹痛,瀉痢後重,食積不消,不思飲食等症,對症一切氣痛、停食積聚、胸滿腹脹、嘔吐、瀉痢。滋陰降火,用於陰虛火旺,盜汗骨蒸。

%E6%8A%95%E5%BD%B1%E7%89%87001_20200210_
Green tea

【安琚散】正本清源,防範於微

傳統中醫和西醫的最大區別在於,西藥從表面症狀入手,進行對抗性治療,要不殺菌,不然就進行切割,而中醫更多從發病根源進行調整,從根本上消除病患的起源

 

一千七百年前醫聖張仲景所著“傷寒論”八綱辨證和六經論治,採用了“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溫、清、補、消”等治療方法。因為疾病的來由,都是人體抗病能力的正氣同致病因素的邪氣互相對沖的表現,其結果不是邪盛就是正衰,或者是正勝則邪退。所以在治療預防上就要運用扶正祛邪,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方法。

【安琚散】按照扶正祛邪的原則而制定配方,主清,補,消,治療方法。

清指:清熱毒-從源頭上杜絕病患發生的機率

補指:補正氣-讓身體回復正常健康的狀態

消指:消炎症-消除發病隱患,恢復身體機能

通過消除身體處於萌芽狀態的身體不適,除病患於細微之處,保持身體機能的健康狀態,從而固本培元,匡扶正氣。

在《金匱要略·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》第一篇中看到:“若人能養慎,不令邪風乾忤經絡,適中經絡,未流傳臟腑,即醫治之,四肢才覺重滯,即導引、吐納、針灸、膏摩,勿今九竅閉塞……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,不遺形體有衰,病則無由入其腠理。”就是說,如果我們能夠保養謹慎,勿使致病的邪風侵犯經絡,要是剛中經絡,還未流傳到臟腑,就給予治療,四肢一感到不方便,就用調整呼吸,施用針灸、推拿,使得耳目口鼻以及大小便都暢通……穿衣服要調節冷熱,飲食要注意甜酸苦辣,勿使人體機能有所衰退,疾病就不會侵入肌肉皮膚。這是指導我們對疾病進行防範的認識和方法,做到未病先防、有病早治,方得生活安康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