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御方歷史】

清末年間,世局混亂,適逢改朝換代宮中財資時有流出,期間嘉州知府譚鐘岳得好友同僚饋贈宮中物品就有內廷御方一本,後來[安琚散]配方就成為其家族之常備養身配方,由其本族行醫者保管配製一直流傳至今,取一品牌名為[安琚散],得益于此神奇的御方其後代中有多人皆獲百歲高夀。

[安琚散]原始配方來自明朝太醫院後傳入清宮,為內宮常用配方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,主要對應各宮日常調理養護,方子特點溫和功效廣泛,取材為純草本植物精研混合而成,不參雜任何金石類成份,藥性溫和純粹,適合大小年紀以及早期常見症狀的調理以及後期康復之用。
 

%E6%8A%95%E5%BD%B1%E7%89%8700_edited.jpg
Green tea

【安琚散】正本清源,防範於微

傳統中醫和西醫的最大區別在於,西藥從表面症狀入手,進行對抗性治療,要不殺菌,不然就進行切割,而中醫更多從發病根源進行調整,從根本上消除病患的起源

 

一千七百年前醫聖張仲景所著“傷寒論”八綱辨證和六經論治,採用了“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溫、清、補、消”等治療方法。因為疾病的來由,都是人體抗病能力的正氣同致病因素的邪氣互相對沖的表現,其結果不是邪盛就是正衰,或者是正勝則邪退。所以在治療預防上就要運用扶正祛邪,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方法。

【安琚散】按照扶正祛邪的原則而制定配方,主清,補,消,治療方法。

清指:清熱毒-從源頭上杜絕病患發生的機率

補指:補正氣-讓身體回復正常健康的狀態

消指:消炎症-消除發病隱患,恢復身體機能

通過消除身體處於萌芽狀態的身體不適,除病患於細微之處,保持身體機能的健康狀態,從而固本培元,匡扶正氣。

在《金匱要略·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》第一篇中看到:“若人能養慎,不令邪風乾忤經絡,適中經絡,未流傳臟腑,即醫治之,四肢才覺重滯,即導引、吐納、針灸、膏摩,勿今九竅閉塞……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,不遺形體有衰,病則無由入其腠理。”就是說,如果我們能夠保養謹慎,勿使致病的邪風侵犯經絡,要是剛中經絡,還未流傳到臟腑,就給予治療,四肢一感到不方便,就用調整呼吸,施用針灸、推拿,使得耳目口鼻以及大小便都暢通……穿衣服要調節冷熱,飲食要注意甜酸苦辣,勿使人體機能有所衰退,疾病就不會侵入肌肉皮膚。這是指導我們對疾病進行防範的認識和方法,做到未病先防、有病早治,方得生活安康。

Contact Me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© 2020  香港觀世堂藥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,並保留一切權利

bottom of page